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录》:将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趋势,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已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过载、价值观冲突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将价值观引导有效地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此外,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单一的知识或技能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同样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综上所述,将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
        由陈忠,张翼宙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录》一书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教材。全书结合详尽的实际案例,从多个维度全面介绍了如何在医学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深入阐释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首先,书籍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和计划的设定。它强调了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更要将价值观引导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上,该书详细阐述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技巧,通过教学实录的方式,展示了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堂,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互动问答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书籍紧密结合已出版的《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运用大量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不同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这些案例涵盖了中医学类、中药学类、临床医学类、公共卫生类、护理学类等多个领域,为医学类专业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借鉴。书中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效传授给学生。每个案例都详细分析了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适用范围以及传授技巧,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除了课堂教学外,该书还注重课后学生活动的设计,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竞赛等,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思政教育成果。
        医学教育不仅是传授医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医学伦理、医德医风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该书强调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通过在教学设计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未来医生的重要使命。书中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为未来的医疗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该书的目标读者主要为医学类专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它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该书也适用于医学专业学生自学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内容。
        该书对读者最为显著的启示在于它成功地将医学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展现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本书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教学实例,揭示了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培养既有精湛医术又有高尚医德的“大医”提供了新思路。书中记录的教学实录中,教师们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德医风等内容融入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作为医者的责任与使命。例如,在讲解人体器官功能时,引入器官捐献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讲述疾病治疗时,强调人文关怀和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医学课堂的内容,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情景模拟是本书介绍的另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模拟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到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从而加深对医德医风的认同。
        总之,《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录》是一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教材。它不仅为医学类专业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教学方法,也为医学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读者学习该书,有望进一步提升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供稿:李柯瑶,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诚聘英才 | 广告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联系电话:010-67113815
京ICP备190288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