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案例集锦》:基于案例分析的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探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往往局限于专门的思政课程,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对思政素养的需求。专业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传授专业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政素养的重任。因此,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实现思政与专业的有机结合,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案例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具体、生动的案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教师在专业课程中引入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以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因此,基于案例分析的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案例集锦》一书巧妙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实践中。该书结合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实际案例,从多个维度全面介绍了医学生物化学的核心理念、前沿进展及其与社会、伦理、文化的紧密联系,深入阐释了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该书开篇回顾医学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重要代谢途径及分子机制,同时穿插介绍这些理论背后的科学史话、科学家精神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贡献,通过讲述如胰岛素发现、 DNA双螺旋结构揭示等经典案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科学探索精神和职业道德意识。随着基因编辑、精准医疗、合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书中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这些科技进展带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科技进步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伦理判断能力。书籍中介绍糖尿病、癌症、传染病等疾病的生物化学机制及防治策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还强调了公共卫生意识的重要性。书中结合疫情期间的真实案例,激励学生关注全球健康议题,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实践。书中还鼓励学生从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乃至哲学、历史学等多角度审视医学生物化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跨学科案例分析,如药物设计与合成化学的关系、生物信息学与基因组学的结合等,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升。该书的目标读者主要为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师、学生以及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的工作者。它旨在通过丰富的思政案例,为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套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高尚医德、扎实专业知识和良好综合素质的未来医学人才。
        专业课程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平台,更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阵地。为了更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广大教师应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在专业课程中,教师需要以“为谁教”“培养什么人”等教育的首要问题为根本导向,结合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教学的育人目标。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问题和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理论思维、方法论和价值判断。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学术、科技前沿进展,以案例的形式选取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杰出人物的典型故事,提炼和呈现案例中蕴含的勇于探索、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等精神,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例如,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教师讲述屠呦呦教授,在美越战争期间,屠呦呦临危受命,从传统中医中寻找治疗疟疾的方法。经过大量实验和研究,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功提取了青蒿素,这是一种对治疗疟疾有显著疗效的药物。屠呦呦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全球抗疟疾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高校应建立“人才培养-学校测评-毕业生跟踪-用人单位评价-反馈改进”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成效闭环评价机制,对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综上所述,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一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

 

 

(供稿:杨涛,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诚聘英才 | 广告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联系电话:010-67113815
京ICP备190288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