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视点聚焦
构建国产磁共振设备的"全球定位系统"
王健

王健.构建国产磁共振设备的"全球定位系统".磁共振成像, 2016, 7(11): 801-803. DOI:10.12015/issn.1674-8034.2016.11.001.


[摘要]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英文缩写,在医疗器械行业,它还有另外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即通用、飞利浦和西门子(GE,Philips,Siemens)三家国外巨头公司。长久以来,这三家公司一直垄断着全球高端医疗设备尤其是磁共振机的市场和话语权。日前公布的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王健教授主持的"多中心协作磁共振机产品临床应用及评价研究"榜上有名,获国家115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该项目将整合"产、学、研、医、检"优势力量,为国产磁共振设备的研发、销售和应用定制新的"全球定位系统",为磁共振技术革新、市场推广和产品采购指明方向。
[Abstract] GPS is the abbreviation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However, its another concept was generally accepted in the industry of medical equipment: G for the General Electric, P for the Philips and S for the Siemens. For a long time, these three big companies have monopolized the right to speak and cornered the market of high-end medical equipments, especially the MRI equipments.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2016 published recently was expected to make changes. The "Multicenter Study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RI Equipments" directed by Professor Wang Jian from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as on the lis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cal Equipment" and funded with 11.5 million RMB. The power of many manufacturers, education institutes, research institutes, hospitals and medical device test institutes will be integrated in the project to build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for the researching, developing, marketing and application of China-made MRI equipments, and provide a guideline for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market expansion and products purchase.
[关键词] 国产磁共振设备;临床应用和评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Keywords] China-made MRI equipments;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王健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400038

通讯作者:王健,E-mail:wangjian811@gmail.com


王健教授简介:
        王健,男,1964年2月出生,博士。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全军放射医学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放射学分会副主委。主要从事磁共振成像方面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5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68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3.319,累计影响因子约200分)。主编《活体形态学》等专著2部,参编5部。

基金项目: 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编号:2016YFC0107100
收稿日期:2016-08-30
接受日期:2016-10-09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2015/issn.1674-8034.2016.11.001
王健.构建国产磁共振设备的"全球定位系统".磁共振成像, 2016, 7(11): 801-803. DOI:10.12015/issn.1674-8034.2016.11.001.

       医疗器械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国际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磁共振设备作为医疗器械的高端产品,市场年增长率为5.0%,预计2020年将增长到680.27亿美元,届时中国磁共振设备保有量将达到16000台。全国各级医院,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对磁共振设备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磁共振行业现在基本被国外几大巨头垄断,美国通用电气(GE)、德国西门子(Siemens)和荷兰飞利浦(Philips)是这个市场的主导者,销售额占80%以上。长久以来,国内的大型医疗机构都倾向于购买进口的磁共振设备,对GPS (GE,Philips,Siemens)三家厂商形成了很高的"用户黏度"。目前,国内有众多厂家可以提供磁共振设备,如东软、奥泰、万东、安科、联影等厂家都具备生产能力;个别产品已取得欧盟或美国认证,初步具备国际竞争力,例如华润万东i_open 0.5T和奥泰Centauri 1.5T。但是国产医疗器械厂商想要从GPS等国际巨头手中抢夺市场非常困难,形成规范、权威的评价标准,规范和引领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从需求方面讲,GPS的市场垄断推高了医疗服务的成本,不利于解决我国医改中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顽疾,这犹如悬在医院和患者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为双方的"痛点"。可以说,无论是病人、医院还是国产医疗器械制造商,都在热切期盼着中国磁共振产业发展的春天。

       实际上,国产磁共振设备厂家有其天然的优势——国产设备由于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的相对低廉,价格上具备明显竞争力;只要保证设备图像质量和临床效果,根据专家的建议定义、改进产品,国产磁共振设备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由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健教授牵头,联合14家单位获批的"多中心协作磁共振机产品临床应用及评价研究"(编号:2016YFC0107100),即是通过整合磁共振生产厂家、医疗单位和检验机构的优势力量,建立统一的磁共振图像质量和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并选择全国六大区域和军队系统的七家代表性医院形成临床评价中心(图1),纳入了各地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137家,对不同型号的国内外磁共振设备进行临床应用评价;国内三大权威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辽宁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院)对实施过程和评价结果进行监督验证,确保项目的"公正性、科学性、可行性"。

       项目试图建立起的磁共振设备临床应用评价体系,可打通磁共振设备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通道,对相关医疗产业经济和医疗服务体系的提升有极大促进作用。举例来说,目前网上流行一种说法,叫"美国创造一个产业,德日把一个产业做精,韩台把一个产业做烂,中国把一个产业做死"。中国之所以处在世界产业链条的下端,其主要缘由就在于国内产业缺乏公认的行业标准和严格的准入、淘汰制,不能形成生态闭环,导致低水平复制和恶性价格战不断发生。在我国磁共振产业方兴未艾之际,就要对此有所警觉。因此,建立我国磁共振设备临床应用评价体系成为科技部和行业内专家的一项重要布局。然而,如同许多重大科学问题一样,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尚存在许多需要攻克的难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确保项目的主要成果——产品评价规范的科学性。项目初期,产品评价规范只能借鉴现有的国内外磁共振设备检验标准、文献资料以及专家的经验加以制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按照"互联网+"的思维建立开放的磁共振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采集不同磁共振设备的临床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建模,优化评价指标,并对评价规范进行反馈修改,迭代升级。项目最终会依据评价规范完成磁共振设备的评价报告,为我国磁共振产业发展、临床推广提供公正、科学的数据支撑。

       该项目还期望通过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管理,实现区域内磁共振资源的共享和医疗过程的协同。项目建立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平台,可以使优质的磁共振诊断技术下沉,为装备磁共振设备的二级以上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同时有可能实现区域内跨医院的磁共振预约服务,大大缩短病人的等待时间。这些措施将成为平衡医疗资源分布的重要手段,在未来区域医疗协作中起到先行者的作用。

       2016年10月26日上午九点,由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牵头获得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多中心协作磁共振机产品临床应用及评价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校行政大楼新桥厅隆重召开(图2,图3,图4)。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华医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天坛医院原院长戴建平教授作为项目学术委员会主席应邀出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主任程敬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严福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杨健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原副院长孙钢教授、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罗天友教授、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皮喜田教授、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府伟灵教授、《磁共振成像》杂志社贺光军社长作为项目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国家科技部前沿生物技术处王德平处长、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发展科技处许志鹏处长、第三军医大学王云贵校长、科研部黄春基部长、科研部邓军副部长、第一附属医院郭忠诚副院长、医教部吴强副主任、科研科陈宗涛科长以及课题组负责人、项目主要学术骨干等4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项目首席科学家、放射科王健主任主持。

       开幕式上,项目首席科学家王健主任首先介绍了出席启动会的领导及嘉宾。王云贵校长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及嘉宾致欢迎辞并作重要讲话,肯定了放射科在近几年来的科研成果,对于放射科此次成功申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给予了赞赏,要求项目组严格遵守国家科技部相关制度,在科技部、重庆市科委的领导下,在项目专家委员会专家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按时、优质、高效完成研究任务。接着,王德平处长介绍了"十三五"国家科技改革的精神和第一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的立项背景,就项目团队协作、任务部署、经费管理等方面做出重要指示,并期望本项目在科技创新及振兴民族工业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项目学术委员会主席戴建平教授对项目的研究内容、方向做出高度评价,就磁共振机评价系统的具体实现、科技创新的评估流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然后,项目首席科学家王健主任从研究内容、目标设置及技术路线、任务分解及进度安排、项目团队及实施管理、预期成果与风险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汇报。随后,五个课题组负责人汇报了各自课题的研究内容、目标等相关情况。学术委员会专家对项目以及课题涉及的科学问题和实施方案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10月26日下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会议室,项目首席科学家王健主任组织课题组负责人及项目骨干进行了内部讨论,根据学术委员会专家提出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了任务分工,完善了实施方案。

       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我国著名医学影像专家戴建平教授评价: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有望建立起磁共振设备临床应用评价体系,打通磁共振设备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通道,为我国磁共振产业发展、临床推广提供公正、科学的数据支撑,对提升相关医疗产业经济、医疗服务体系、振兴民族工业有极大促进作用。

上一篇 磁共振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准确定量脂肪含量的应用
下一篇 扩散峰度成像在正常成人脑组织中可重复性的研究
  
诚聘英才 | 广告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联系电话:010-67113815
京ICP备190288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