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编辑寄语
"十二五"期间中国医用磁共振技术创新与发展
本刊编辑

本刊编辑."十二五"期间中国医用磁共振技术创新与发展.磁共振成像, 2012, 3(1): 1-3. DOI:10.3969/j.issn.1674-8034.2012.01.001.


[摘要] 本文结合我国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阐述了我国医用磁共振技术在"十二五"期间创新与发展的原则和方向。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 and direction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bout medical magnetic resonance technology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12th Five-Year Plan of the medic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12th Five-Year Special Pla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in medical equipment industry.
[关键词] 创新;医学;磁共振成像;技术
[Keywords] Innovation;Medicin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echnology

本刊编辑 磁共振成像编辑部,100061 北京


收稿日期:2011-12-08
接受日期:2011-12-30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4-8034.2012.01.001
本刊编辑."十二五"期间中国医用磁共振技术创新与发展.磁共振成像, 2012, 3(1): 1-3. DOI:10.3969/j.issn.1674-8034.2012.01.001.

       从1946年哈佛大学的Purcell和斯坦福大学的Bloch两位科学家发现核磁共振现象,到1980年世界上首台磁共振成像设备作为商品应用到临床,医用磁共振技术的诞生过程离不开科学家的一个又一个创新思维。可以说是创新推动了医用磁共振技术的发展。2011年11月国家相关部门公布了我国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本文根据以上两个规划精神,详细阐述了"十二五"期间医用磁共振技术创新与发展的原则和方向,希望同行们对此加深理解。

1 基础环境

       医用磁共振技术涉及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技术。随着医用磁共振设备在磁体场强、梯度系统和射频系统的不断改善,医用磁共振技术因其可以在任意方位断层成像、软组织对比度高、无电离辐射、可提供功能代谢信息等特点在临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的医用磁共振相关科研课题数量从2001年(6项)到2011年(196项)逐年大幅度增长,这说明医用磁共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多学科交叉技术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活跃,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长水平。2011年11月公布的我国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医学科技发展能力目标是:"建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精神心理疾患、呼吸系统疾病、出生缺陷等30~50个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构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8~10个专科/专病协同研究网络;初步形成资源共享和协同攻关的新机制,医学科技的发展模式、资助策略和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初步转变,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作为医用磁共振科技工作者,应该把握磁共振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根据规划目标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大力推进磁共振技术创新,为实现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创新原则

       医用磁共振技术创新,要把握一定原则,保证创新质量。结合我国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医用磁共振技术创新要着重把握以下四项原则。

2.1 创新研究要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并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结核、艾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心理精神疾患日益增多,出生缺陷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医用磁共振技术创新主要从以上疾患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以及疗效评估上做文章,努力提供经济有效的防控办法和诊治手;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早诊率和治愈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2.2 创新研究要加强多学科联合

       医用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跨领域的交叉渗透融合和紧密协同的大兵团作战。因此,医用磁共振技术的创新,需要加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技术企业、医疗机构等资源优化配置、综合集成和高效利用,通过项目支持、平台搭建、中心建设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推进医用磁共振技术的持续创新,推动不同学科和技术领域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紧密衔接;加快建立若干个磁共振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促进医、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另外,要充分利用医用磁共振领域学术团体的作用,在目标凝练、研究设计、方案评估等方面寻求支撑。

2.3 重视转化医学,创新成果要尽快转化为临床应用

       医用磁共振技术创新的目的是有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切实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当前,一定要重视基础医学、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磁共振新技术创新成果要尽快转化为可临床应用的技术、产品、方法、方案或指南并应用到临床实践。

2.4 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研究

3 创新方向

3.1 科学研究型设备使用机构创新方向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阶梯配置指导意见(2009-2011) (卫规财发[2009]88号文件)规定,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等大型医用设备实施阶梯配置政策,新增配置要以临床实用型为主,严格控制高端机型配置;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按照高低阶梯分型为科学研究型(3.0 T及以上)、临床科研型(1.5 T)和临床实用型(1.0 T及以下)三种类型。"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用磁共振设备装机容量有望突破4 000台,如何高效利用是关键。科学研究型设备使用机构医用磁共振技术创新主要把握以下三个方向:

       (1)加强磁共振分子成像研究,研究重大疾病机理,探索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开展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常见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研究,争取取得重要突破,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早诊率和治愈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降低患者医疗负担,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2)加强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研究脑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理,脑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脑发育、可塑性与人类智力的关系,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脑高级认知功能的过程及其神经基础,脑信息表达与脑式信息处理系统,人脑与计算机对话等。加强肝脏、前列腺、乳腺等疾病功能磁共振研究。

       (3)充分利用传统医学优势,加强中医针灸功能研究;充分发挥海外华人在医用磁共振领域的优势,积极开展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

       另外,还要重视医用磁共振的优选应用,合理选择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等技术,加强对出生缺陷防治研究,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加强对乙肝、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的研究,有效降低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加强对老年病的研究,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诊疗成本;适时开展术中磁共振技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3.2 临床科研型设备使用机构创新方向

       临床科研型设备使用机构对医用磁共振技术创新有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①充分利用各项创新技术,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参与多中心科研创新合作,按照统一规范提供大量翔实一线数据。②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问题,提出创新要求,为科研机构提供适宜技术创新方向。

       临床科研型设备使用机构主要工作是临床医疗,有些条件成熟的机构兼具部分科研任务,具体在磁共振技术创新上,其研究方向目前以1.5 T磁共振设备非核心技术部件改造、序列开发和多发病诊治疗效评估为宜。

3.3 高新技术医疗器械企业创新方向

       高新技术医疗器械企业在医用磁共振技术创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产业化作用,任务艰巨。国家科技部2011年11月发布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革命性地解决了许多以往诊疗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促进疾病诊治和医学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创新能力薄弱,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医结合不紧密,我国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高端医用磁共振设备在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核心关键技术大多被国际三大巨头公司——GPS (GE、Philips和Siemens)所垄断。因此,我国磁共振医疗设备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加强多学科交叉、大力推进产学研医结合,积极探索和利用市场机制下的优化组织模式,高效推进1.5 T及以上磁场超导磁共振快速成像关键技术、核心部件的自主创新,努力开展多模态融合成像、分子成像和术中导航技术研究,大幅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把中国制造、中国创新的产品推向全球,促进医用磁共振产品的国际化发展。

       总之,磁共振技术创新要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创新推动了医用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各学科、各领域磁共振技术相关人员要紧密合作、集思广益共同为我国医用磁共振技术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 椎管内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生症1例
下一篇 重视MRI新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合理应用
  
诚聘英才 | 广告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联系电话:010-67113815
京ICP备190288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