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4-8034.2014.03.013.
[关键词] 臀中肌综合征;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Keywords] Gluteus medius muscle syndrom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
李军*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放射科,烟台 264100
李庆贤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放射科,烟台 264100
郑维波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放射科,烟台 264100
谭克平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放射科,烟台 264100
通讯作者:李军,E-mail: bzmceducn@sina.com
收稿日期:2014-02-27 |
接受日期:2014-04-08 |
中图分类号:R445.2; R737.25 |
文献标识码:B |
DOI: 10.3969/j.issn.1674-8034.2014.03.013 |
DOI:10.3969/j.issn.1674-8034.2014.03.013. |
患者
女,41岁,左侧臀部疼痛1个月余,加重伴活动障碍2 d,体检时,在臀中肌肌腹部及大转子区有明显压痛,并可扪及条索样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检查示左股骨大转子外上方出现点、条状钙化灶(图1),后行MRI检查示左臀中肌形态增粗(图2),呈明显长T2异常信号(图3,图4),增强扫描出现斑片状明显异常强化(图5,图6),扩散张量成像示左臀中肌FA值、ADC值均较对侧升高(图7,图8)。患者口服活血化瘀药物并行理疗10 d后症状明显好转,复查MR示左臀中肌病变明显好转(图9,图10)。
臀中肌起于髂嵴外侧,止于股骨大转子,在日常活动中如行走、下蹲、弯腰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容易受到反复的应力牵拉从而引起该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产生相应疼痛症状[1],即称臀中肌综合征,女性相对多见。由于系慢性劳损所致,肌肉走行区尤其股骨大转子旁常出现钙化[2],MRI可敏感显示臀中肌肌肉水肿改变[3],脂肪抑制序列尤为明显。本病例增强扫描后患侧臀中肌明显强化,可能与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改变有关。DTI可从微观上通过水分子扩散的方向和程度反映肌肉的更多信息,本病例患侧臀中肌因水肿导致细胞外间隙增宽,故ADC值升高;以往研究表明,肌肉损伤后由于肌纤维的损伤、撕裂其FA值会降低[4],而本例患者患侧臀中肌FA值较对侧升高,推测是因为臀中肌综合征并非明显外伤所致,未发生肌纤维的断裂,仅出现了无菌性炎性水肿所致,所以DTI对肌肉的病变可起到一定的鉴别作用。
近年来臀中肌综合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若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等,从而延误治疗,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检查可敏感反映肌肉的形态学及功能学方面的信息,是诊断臀中肌综合征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