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主编寄语
搭建权威学术交流平台 促进我国磁共振成像技术快速发展
贺光军 隋行芳 马军 高凤琴

DOI:10.3969/j.issn.1674-8034.2014.05.S1.001.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杂志;技术;发展
[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ournal;Technology;Progress

贺光军 * 《磁共振成像》杂志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190

隋行芳 《磁共振成像》杂志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190

马军 《磁共振成像》杂志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190

高凤琴 《磁共振成像》杂志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190

通讯作者:E-mail: guangjunhe@126.com


收稿日期:2014-09-20
接受日期:2014-09-30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4-8034.2014.05.S1.001
DOI:10.3969/j.issn.1674-8034.2014.05.S1.001.

1 《磁共振成像》杂志诞生背景

       自从1930年代物理学家伊西多·拉比发现原子核与磁场以及外加射频场相互作用以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相继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最早的核磁共振成像实验是1973年由劳特伯发表的,并立刻引起了广泛重视,短短10年间就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1978年第一幅磁共振脑图像诞生,1978年,戴建平等到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学习和使用磁共振诊断技术,成为第一批使用磁共振诊断技术的中国学者,1985年底南方医院引进我国第一台核磁共振设备,开创了我国磁共振临床应用的先河。美国贝尔实验室于1988年开始了磁共振脑功能方面的研究,美国政府还将20世纪90年代确定为"脑的十年"。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直接对生物活体进行分子水平观测,还具有无辐射损伤、成像速度快、时空分辨率高、可检测多种核素、化学位移有选择性等优点,在探索生命奥秘方面具有很大潜力。1994年1月1日美国的医用磁共振学会和磁共振成像学会合并成为现在的国际医用磁共振学会(ISMRM),该学会的成立促进了临床和科研的紧密合作。2000年底,时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戴建平教授推动成立了磁共振学组,在武汉召开了成立大会,首任组长由时任武汉同济医院党委书记王承缘教授担任。磁共振学组的成立为我国磁共振成像事业注入了新鲜活力,加快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步伐。2006年初,国际上已有18本磁共振期刊,国内没有一本医学磁共振专业期刊,戴建平教授根据当时医学磁共振发展需要,提出创办《磁共振成像》杂志,得到了原卫生部、中国医院协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大力支持,经过3年多时间的筹备,《磁共振成像》杂志于2009年10月14日被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亲笔为杂志题写了刊名。经过2个月的紧张筹备,《磁共振成像》杂志于2010年1月正式创刊。

       《磁共振成像》杂志的创办,凝聚着国家卫生主管部门以及李果珍教授、刘玉清院士等放射影像学前辈的殷切希望,肩负着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提升和规范我国磁共振成像诊疗技术、引领学术前沿和促进磁共振产业发展的重任。创刊五年来,《磁共振成像》杂志在以戴建平主编为首的编委会领导下,在广大业内同仁的关心、支持下,成为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CSCD),被《化学文摘》(CA)等国际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2 《磁共振成像》杂志概况

       《磁共振成像》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CN 11-5902/R,ISSN 1674-8034。2010年1月创刊,双月刊,主编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戴建平教授。该刊是国内第一本也是目前惟一一本医学磁共振成像专业的学术期刊,2010年6-9月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 (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而后,相继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ISTIC)、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等收录;截至2013年4月1日已被35个国家和地区读者检索和阅读。

       《磁共振成像》杂志于2013年7月被中国科学院评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13年9月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4年9月26日再次被中信所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4年核心期刊影响因子0.616。据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3年12月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3)(CN11-9129/N,ISSN 1673-8136)显示:《磁共振成像》杂志各项指标在临床医学综合类排名第五,复合影响因子0.969,远高于其他医学影像学期刊的指标,与其他医学影像学杂志相比排名第一。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统计分析显示(2014年9月20日),《磁共振成像》杂志2013年影响因子为1.036,在医学影像学期刊中排名第二(《介入放射学杂志》为1.22,排名第一)。

       海外论文比是衡量期刊国际交流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中信所数据统计,《磁共振成像》杂志的海外论文比自创刊以来一直排在医学影像学类期刊的第一位上。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2010-2012年基金论文比在医学影像学类期刊中名列第一。鉴于《磁共振成像》杂志取得的成绩,在2012年5月(厦门)卫生部主管医药卫生期刊工作年会上受到了通报表扬。并多次得到刘玉清院士、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历届领导的高度评价。

3 高效权威的编审队伍和严格的编审制度是高水平办刊的重要保障

       《磁共振成像》杂志自创刊以来,非常重视编委会和审稿专家队伍建设。特邀中国科学院唐孝威院士、中国工程院刘玉清院士等业内权威专家担任编委会顾问,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戴建平教授亲自担任主编,并邀请了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医用磁共振学会4位前任主席(William G. Bradley, Jr., Jürgen Hennig, E. Mark Haacke和Walter Kucharczyk)以及一位北美放射学会前任主席(Hedvig Hricak)、一位韩国著名科学家(Zang-Hee Cho)担任国际顾问,邀请了美国海外华人磁共振学会5位前任主席(Debiao Li, Xiaoping Hu, Jiahong Gao, Xiaohong Zhou, Chun Yuan,其中Debiao Li教授曾任国际医用磁共振学会主席)担任国际编委。邀请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历任组长担任编委会顾问(王承缘教授)、副主编(祁吉、赵斌、贾文霄教授)、常务编委(卢光明教授)等职,并邀请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前主任委员郭启勇教授、副主任委员金征宇教授、李坤成教授担任副主编,主任委员冯晓源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徐克教授担任资深编委。著名分子影像学专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田捷教授应邀担任副主编。编委会成员171位,主要从事临床影像诊断、磁共振物理学、化学、计算机图像处理、磁共振设备研发等工作,是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或年轻精英。编委会海外专家13位,占总量8%。

       《磁共振成像》杂志社非常注重审稿专家数据库的维护和添加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数据库的维护和信息更新,积极拓展审稿专家资源,通过主动发掘、专家自荐、编委推荐和会议交流等途径,将热心稿件评审工作、态度积极、评审严谨的工作在临床科研第一线的专家纳入到审稿专家数据库中,建立了500人规模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审稿人队伍。但是,随着投稿数量的增加,亟需发现和增加更多审稿人,尤其是有发表SCI论文经验的年轻博士。另外,海外审稿专家队伍比较薄弱,尚需积极吸纳海外工作的相关学者为杂志审稿,以提高杂志论文的国际交流水平,促进杂志进入美国PubMed、SCI等数据库,为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学术交流空间,向全世界展示我国科研成果。

       在编校质量控制方面,杂志社建立了同行评议制度、三级审稿制度、主编定稿制度、责任编辑制度、三校一读制度、出版后审读制度等规章制度,对作者和编辑人员高标准、严要求。

4 栏目设置凸显杂志特色

       栏目设置是杂志办刊方针、学科特色的重要表现形式。基于"办一本与世界接轨的高水平学术国际权威期刊"的定位,我刊设计了"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技术研究"、"讲座"和"读片"为基本栏目,主要刊登前瞻性的临床和科研技术类论著以及疑难/罕见病例解读。"讲座"栏目是专门为了普及和规范磁共振诊疗技术设置的,每篇讲座由编辑部向业内著名专家约稿,配以大量图片(25张以上),力求一篇讲座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指导临床诊断。"读片"是对典型病变的非典型表现以及罕见病例的典型表现进行总结,有的论文后附著名专家的专业点评,力图达到读者过目不忘,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见一个确诊一个。为逐步实现国际化办刊,戴建平主编建议开设了"海外来稿"和"学术争鸣"栏目,"海外来稿"栏目主要发表海外学者的全英文来稿,传播国际先进技术、经验。"学术争鸣"栏目刊登一些具有创新思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类论文,以期避免扼杀创新性观点,在探讨中完善,百家争鸣。"视点聚焦"栏目主要刊登当前热点、难点问题,引起大家重视和探讨。"述评"栏目配合专题论文刊发,是权威专家对专题论文反映的学术现状的主观评论,带有专家的独特观点,专题论文分散在其他各栏目中。为继承和发扬前辈的光荣传统和治学精神,我刊开设了"名家访谈"栏目,刊发对前辈们的专访报道,今后将对业内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经验交流"栏目主要刊发有实用价值的回顾分析类论文,适当照顾边远山区和县市级医院作者。"资讯"栏目主要刊发SCI期刊的热点、前沿论文摘要翻译以及业内学术活动报道。"编读往来"栏目是编辑、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平台,统一刊登回答一些共性问题。"研究快报"栏目是河北医大刘怀军教授建议设立的,主要刊发即将申请科研项目需要抢先公开发表的一些创新观点、思路,该类论文属于不刊发摘要,属于短篇报道。

       以上栏目的设置,有力保障了我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办刊方针,体现了我刊一切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的理念。在办刊实践中,我刊将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栏目分量。

5 把握学科前沿策划热点专题引领学科发展

       选题策划是实现办刊宗旨落实办刊思想的重要措施,也是编辑思想和编辑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杂志赢得读者、满足科研和临床需要的重要手段。选题策划是编辑主动创新、开发编辑出版资源挖掘和设计选题内容的创造性活动,对提高杂志学术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升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磁共振成像》杂志自2010年1月创刊以来,始终严把论文质量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积极认真选题、策划、组织专题约稿,每年10月份讨论确定下一年度各期的选题,五年来发表了大量具有实用和指导价值的优秀专题论文。可以说,把握学科前沿策划热点专题是《磁共振成像》杂志提高影响力的致胜法宝。

       2010年初,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 2010;375(9714):563-571)刊发了一项由45家英国医疗中心参与的为期6年的COMICE研究结果,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将MRI加入乳腺癌术前评估,并未显著降低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在手术率(18.8%和19.3%)。此结果一经发出,引起了很大反响。鉴于我国还没有开展类似的多中心研究,此结果是否科学可靠?是否对我国医疗单位有指导意义?大家心中都有疑虑。就此,我们立即邀请了国内乳腺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著名专家进行解读,根据中英两国乳腺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医疗体系的差异,从两国患者年龄构成差异、COMICE研究的目标等方面进行讨论。我国专家认为:我国乳腺癌患者年龄构成比英国的偏高,乳腺腺体致密性比例较高,因此,乳腺癌种类分布不同、MR特征也有差异;COMICE研究的目标是MR对乳腺癌患者再次手术率的贡献,明显很不完善,应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前瞻性对MR在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研究。国内专家们认为,COMICE研究历时6年,在这6年中技术发展、知识更新和诊断水平不断发展,MR诊断作用也会有变化。总之,根据国内经验,MR对于高危人群致密性乳腺检查可作为首选,同时,MR检查趋向于广泛应用于术前乳腺癌分期、多灶及多中心癌灶的发现、健侧乳腺癌灶的发现、疗效评估及检测术后肿瘤复发。专家们也同时认为,我国应进行科学、设计严格、前瞻性、多中心的乳腺癌患者MR检查功效评估。此篇论文在2010年5月出版的第3期视点聚焦栏目(5月20日出版)发表,使国内同行对MR的乳腺癌术前评估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

       易损斑块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利用简便、准确、无创的诊断技术对易损斑块进行早期检测以及对其致病机制进行研究,是当前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软、硬件技术的发展,MRI可以直接观察血管管壁情况,对斑块的大小、体积及斑块成分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和预后评估。然而,国内刊登的相关论文少之又少,为提高医生对此的认识,拓展MR应用范围,我们于2010年初邀请了此领域的权威专家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苑纯教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张元亭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张兆琪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李明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世华教授等在2010年第6期(11月20日出版)刊发了一组专题,围绕易损斑块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方法、MRI检测易损斑块的优势与不足、以及MRI评价易损斑块的临床新进展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阐述,并对MRI检测易损斑块的发展方向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此组专题首发后,获得了广泛关注。

6 防范学术不端论文发表维护学术道德

       加强科技道德规范,促进科研诚信,维护学术活动的严肃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是《磁共振成像》杂志义不容辞的责任。防范学术不端论文发表,维护学术道德,是保证杂志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刊创刊伊始,就采用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来稿进行查重,重复率超过15%的论文初审就被淘汰。我刊还加强了论文发表后的查重工作,已经查出有1篇论文在我刊发表后又在其他杂志发表,对于这样的作者,我们将其纳入了黑名单库,五年之内不再接受其投稿。在我刊审稿过程中发现个别稿件已在其他杂志发表,我们也将其列入黑名单。

7 主办品牌学术会议推广先进技术加强审稿专家培训

       主办品牌学术会议推广先进技术、加强审稿专家培训是保障杂志质量和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主办学术会议,推广适宜磁共振技术也是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单位期刊的应尽义务。《磁共振成像》杂志创刊以来,主办了一系列学术会议,在业内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磁共振成像》杂志社主办的品牌会议如下:(1)全国磁共振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分别在深圳、昆明、扬州举办了4届);(2)全国磁共振新技术应用与管理研讨会(分别在大连、武夷山、深圳、开封、深圳、遵义仁怀、北京举办了7届);(3)全国磁共振分子影像研究与应用高层论坛(分别在汕头、深圳举办了2届);(4)分子影像学齐鲁国际论坛(与滨州医学院共同主办,每年9月在烟台市召开,已经举办了3届)。深圳、汕头、遵义仁怀等地市电台、电视台对会议进行了报道,中国贸易部、健康报等全国性报刊媒体也进行了宣传。通过主办以上会议,杂志社邀请了海内外专家200余名,培训了2000余名磁共振专业人员,加强了与专家、作者、读者的面对面联系与沟通,大力促进了磁共振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与研究合作,带动了磁共振产业升级,提高了杂志的国际、国内社会影响力。

       《磁共振成像》杂志社还主办了审稿专家培训班(汕头、开封)、期刊国际发展培训班(厦门)、编委会全体会议(包括常务会议)、京区专家座谈会等针对审稿专家和编委的专题活动,有效促进了办刊质量的提高。

8 参加学术活动讲座扩大杂志影响力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杂志社不断接到国内各种学术会议主办方邀请参加会议/学习班讲座,杂志社每年派编辑出席大约十几场会议进行学术讲座,通过这种"走出去"的形式,加强了与读者的沟通,了解了先进技术和相关专家,促进了专题约稿,宣传了《磁共振成像》杂志,吸引了大量优秀稿源,有效扩大了杂志的学术影响力。

9 推进杂志数字化建设扩大传播途径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使纸载体的传统科技期刊受到很大冲击,《磁共振成像》杂志适应时代发展,利用现代化数字平台广泛开展传播渠道的扩展。除了在创刊之初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www.cjmri.cn)宣传杂志以外,我们将过刊在官网上免费供大家检索、下载,同时加入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 (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有效扩展了传播能力。创刊初期,我们建立了杂志的微博(http://cjmri.t.sohu.com和http://weibo.com/cjmri),目前,正在开发微信公众号(开通后将在官网公布ID和二维码),读者可通过微信查看稿件状态、过刊内容、最新国际学术动态以及近期会议消息等信息,预计年底向公众开放微信公众号。

       总之,《磁共振成像》杂志创刊五年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医院协会和北京天坛医院指导下,在广大读者、作者、专家的关心帮助下,在戴建平主编正确领导下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业界的品牌期刊。《磁共振成像》杂志将进一步加强对作者、读者的延伸服务,加快国际化进程,努力成为国际著名的品牌期刊。《磁共振成像》杂志正迈开大步走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从制造到创造,从速度到质量,从产品到品牌"三个转变、实现中国期刊"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上一篇 偏头痛的功能MRI研究进展
下一篇 术中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进展
  
诚聘英才 | 广告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联系电话:010-67113815
京ICP备19028836号-2